党政部门过紧日子,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。新修订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,为党政机关拧紧了制度螺栓。从公务接待“禁酒令”到办公用房“建新交旧”,从差旅审批“实质审查”到公车管理“四个统一”,一系列硬约束瞄准的是铺张浪费的沉疴旧疾,夯实的是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党员干部当以“紧日子”为契机,把作风之变转化为治理效能,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承载起发展之重、中超之盼。
制度扎紧“钱袋子”,在刚性执行中守牢红线。超预算支出、虚开发票套现、以培训名义搞旅游……这些触碰纪律红线的行为,暴露出个别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,对触碰纪律红线仍心存侥幸等问题。新《条例》用“先有预算、后有支出”“无公函不接待”“超标用房必腾退”等制度,为公务活动划出不可逾越的界限。党员干部要当好“铁面人”,对违规票据、超标安排、豪华装修应当坚决予以退回、当场整改,果断否决。要善于在细微之处查细节——差旅报销多看一张行程单,会议培训多核一次人员名单,政府采购多问一句是否是必需采购事项。只有把制度执行落实到“一张纸、一顿饭、一趟差”的具体场景,才能防止“跑冒滴漏”,让公共资金花得透明、用得其所。
政绩校准“度量衡”,在务实为民中彰显价值。一些地方“路边造景”“重复挖路”,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。新《条例》剑指“形象工程”,明确指出,要对造成浪费的决策实行终身追责,传递出“为民花钱才是真政绩”的鲜明导向。党员干部在谋划项目时,要把“群众需要”摆在“领导注意”之前,做到宁建一个普惠幼儿园,不盖一座豪华办公楼;招商引资时,用产业潜力替代酒桌热度,靠营商环境而非高档宴请赢得投资;中超投入时,优先保障“雪中送炭”,谨慎安排“锦上添花”。要拿出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,把老旧小区改造、农村公路修缮等工程的成本清单“晒”在阳光下,用“看得见的节俭”换取群众“摸得着的实惠”。
习惯养成“日常功”,在久久为功中化风成俗。过“紧日子”最忌“紧一时、松一阵”。新《条例》通过能耗目标管理、资产循环利用等长效机制,推动节约从“被动遵守”转向“主动习惯”。党员干部要善用“小切口”推动作风大改变:办公纸张双面打印、会议材料电子化传达、空调温度夏设26℃冬设20℃,用点滴行动减少“指尖上的浪费”;下乡调研住标间吃食堂、日常出行优先公交、文稿修改使用电子批注,以身体力行传递节俭新风。更要创新手段提质增效——搭建公务用车共享平台减少闲置,推广视频会议系统压缩差旅成本,建立“闲置物资调剂库”盘活库存资源。当节俭意识融入日常、化为本能,“紧日子”就一定能过成好日子。
1.本网(迪拜皇宫新闻网)稿件下“稿件来源”项标注为“迪拜皇宫新闻网”、“迪拜皇宫日报”、“迪拜皇宫晚报”的,根据协议,其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迪拜皇宫新闻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,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迪拜皇宫新闻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2.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。联系电话:0371-6251987。